俗稱“甲魚”、“水魚”、“團魚”、“王八”等。鱉為爬行類兩棲動物,習性幾乎和魚相同,差別在于它用肺呼吸而不用鰓呼吸。鱉的軀體近似圓形,背部是由骨骼構成的甲,中央稍隆起,外面披一層革質皮,胸部由骨片和軟骨構成;四肢粗短有力,趾間有蹼;頸粗長,富有伸縮性,頭較小,與頸的粗細相仿,可隨時把頭和頸縮進殼體內;口較大,有骨質牙,兩頜有力善咬,是覓食和自衛的武器,背甲、頭、頸皆呈泥褐色,腹色白中透綠。鱉的分布范圍非常廣,除西部少數地區外,黑龍江、松花江、遼河、灤河、黃河及長江的干流和支流、錢塘江、閩江和珠江水系,以及某些湖泊、水庫、野塘等都有它們的蹤跡,尤以長江中下游為最多。鱉是肉食性爬行動物,有時也吃素餌。平時以魚蝦為食,也吃底棲的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寂靜的夜晚,常登陸覓食,在岸邊獵食螞蟻等食餌,也捕食小蛙、蟾蜍等。釣鱉的釣餌常用豬肝、狗肝、魚丁、羊肉條等。
- 中文學名:鱉
- 拉丁學名:Trionyx sinensis
- 別 稱:甲魚、水魚、團魚、老鱉、王八、泥龜
- 二名法:黿魚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爬行綱
- 亞 綱:無孔亞綱
- 目:龜鱉目
- 亞 目:曲頸龜亞目
- 科:鱉科
- 族:鱉族
- 屬:鱉屬
- 種:鱉
- 分布區域:亞洲、非洲、美洲的淡水和湖泊中
- 類 型:兩棲爬行類
- 下 目:真曲頸龜下目
介紹
鱉的雌性體積一般比雄性大,部分可以達到一倍以上差距,民間傳說中描述雌鱉可以與蛇或黿交配。鱉在水中時,水面上有鱉吐出的津液,叫鱉津。鱉是一種通過口器排泄體內廢物的動物。
“魚”和“敝”聯合起來表示“頭部的側視形狀像漢字筆畫‘撇’的一種水生動物”。本義:甲魚,一種爬行動物,俗稱“團魚”) 同本義 [Soft-shelled turtle;Amyda sinensis]屬于龜鱉目、鱉科,中國特產的一種軟殼水龜,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多棲于池沼、河溝、稻田中,肉味鮮美,認為是補品。
注意:甲魚與烏龜的不同點:1.咬合力比大部分龜強;2.甲魚的殼邊緣有肉裙,而烏龜沒有。3.烏龜可以把全身縮起來,甲魚卻無法做到。
形態特征
生活習性
鱉是變溫動物,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進行呼吸,也常在陸地活動曬背。鱉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生活規律與外界溫度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10-12℃時,鱉進入冬眠,杭嘉湖地區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鱉的冬眠期。春季水溫上升到15℃左右時,從冬眠中逐漸蘇醒并開始攝食。20℃以上時,雌雄鱉進行交配產卵。鱉有護卵的習性.產卵后會在產卵地不遠的水中守護.以防天敵傷害.25-30℃是鱉攝食生長的最適溫度范圍,也是人工養殖的最好季節。超過33℃時,尋洞“避暑”。人工養殖中,因鱉生性好斗,大小鱉不宜混養。
群體間恃強凌弱現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時會殘食同類。
鱉的生活習性可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臟。鱉對周圍環境的聲響反應靈敏,只要周圍稍有動靜,鱉即可迅速潛入水底淤泥中。
在自然環境中,甲魚喜歡棲息于水質清潔的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水域,風平浪靜的白天常趴在向陽的岸邊曬太陽(俗稱曬背),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體表的致病菌,促進受傷體表的愈合,通過曬背提高體溫,促進食物消化。生性機敏.有輕微的驚動就會迅速的潛入水底一動不動.并且有判斷逃跑路徑的能力。
食物
鱉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喜食魚、蝦、貝、昆蟲及動物內臟和尸體。動物性料缺乏時,也需吃青草、瓜類和糧食等植物性鉺料,性貪食,鉺料不足時,常自相殘食。
主要食物為小魚、小蝦、蝌蚪、螺、蚌、水生昆蟲。
鱉既貪食又耐餓,一次時食后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也不會死亡。當然,這是靠它自身積蓄的營養來維持生命活動的,在人工養殖時一定要供給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長。鱉食蚯蚓、動物內臟等,同時也兼食蔬菜、草類、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時,同類可互相殘食,亦可攝食動物尸體。
生長繁殖
鱉自然生長緩慢,一年中生長期僅6個月,因此生長發育慢,并隨各地氣候條件、飼養技術而異。一般飼養條件下,當年稚鱉體重可達5-10克,2齡鱉達50-100克,3齡鱉100-200克,4齡鱉400-500克,5齡600克以上。因此,采用不加溫的“常規養殖法”,養殖周期長達4-5年,如采取“加溫養殖法”,養殖周期可縮短1-2年。
人工繁殖
由于鱉是卵生動物,卵在無親體保護條件下孵化,孵化期長。因此盡管鱉的繁殖力強,但是天然環境中,由于受到多種敵害,病菌侵襲不良氣候的影響,其孵化年、成活率較低。采用人工繁殖,可大大提高孵化率,縮短孵化期,為人工鱉提供充足的種苗。
(一)繁殖習性:水溫20℃以上時,開始發情產卵,每年的4-8月為產卵季節,盛產期溫度為28-34℃,產卵常在深夜進行。產卵時雌鱉爬上岸,尋找隱蔽無積水,地勢高的沙泥場地,挖穴產卵。產卵后扒蓋穴后離去。每只雌鱉每年一般可產卵3-4批,每批產卵10個左右。
(二)親鱉的選擇:幾達到性成熟年齡,可用來繁殖的雌雄個體為親鱉。親鱉的年齡和體重也是要考慮的,鱉的性成熟年齡4-5齡,個體500克左右,剛成熟的鱉個體少、懷卵量少、產出的鱉大小不勻。故選留的親鱉體重為1公斤,年齡4-7齡較好。從外形看。應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表光滑,個體肥大,行動敏捷的個體。選留親鱉,還必須準確判斷,使雌雄比例適當。可以根據外部特征加以鑒別,雌雄比例一般以4:1為好。用來吃的話很有營養 不過建議大家不要殺生。
種群分布
主要分布于亞洲、非洲、美洲的大海和湖泊中。
斑鱉
斑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比中華鱘更瀕危的“水中大熊貓”。”WCS兩棲爬行類物種項目協調員呂順清介紹,斑鱉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全球已知存活僅3只,其中蘇州動物園1只、越南北部1只(2016年在還劍湖中死亡一只班鱉)、長沙動物園1只。
據越南《青年報》2016年1月20日報道,這只神鱉是19日下午被民眾發現死在棲息的河內還劍湖中的。事發后,河內人民委員會主席阮德鐘立即趕到現場進行了處理,稱“我們現將神鱉移到玉山祠內暫時安放,隨后制成標本,收藏在越南自然博物館內。”
越南新聞網稱,神鱉最后一次現身是去年12月21日中午。2011年,這只鱉還被撈出來,進行了3個月的治療。當時據越南動物管理人員測量,這只鱉體重大約169公斤。至于它的年齡,越南媒體說法不一。有媒體稱,估計約為80歲-100歲之間。也有越南動物研究者稱,這只鱉至少有700歲。
中華鱉
中華鱉在中國廣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產,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產量較高。伍惠生報道在湖北省發現紅色鱉和白色鱉,是中華鱉的變異型。中華鱉化石發現于中國的上新世地層中。
珍珠鱉
分布于主要分部在美國中、南部,引入中國的 廣東、廣西等地養殖比較成功。
山瑞鱉
貴州、云南、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廣西全境均有分布。以1978年的收購數為例,南寧百色地區占全境的67.7%,河池、柳州地區占27.1%,桂林及玉林、梧州地區少。國外分布于越南。由于貴州多山,氣候非常適合于甲魚的生長,且甲魚的品質非常好。目前當屬梵凈山系的甲魚品質最優,因為梵凈山地區受東南亞太平洋季風控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夏季受東南海洋季風影響十分顯著,冬季受寒潮影響一般較小。梵凈山年平均氣溫13.1℃至14.7℃,最熱月(七月)平均溫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溫度2℃,氣溫隨地勢增高而降低。年無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時數900-1170小時,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間,相對濕度平均達80%。按熱量帶劃分,有明顯的垂直帶譜,從山腳至山頂分別是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無嚴寒酷暑。因此在該生態環境下生長出來的甲魚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頗高!
保護級別
編輯斑鱉:一級
山瑞鱉:二級
2016年7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名單中新增甲魚。這一結果是考慮到甲魚目前的生存狀況,野生甲魚被捕獲用于食用與養殖,個體數量不斷減少。
甲魚被列入瀕危物種3個級別中的最輕一檔“易危”,即“滅絕幾率大增種類”。雖然列入紅色名錄并不直接關系到限制轉讓與捕獲,但將引起重視加以保護。
養殖技術
越冬措施
甲魚是變溫動物,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它的攝食和活動。在水溫低于20℃時,其攝食和活動逐漸減少,15℃時停食,12℃時便鉆入泥中進行冬眠,以此來減少自身消耗,維系生命。按往年積累的經驗,造成越冬期間甲魚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一、營養不良;二、冬眠前或是冬眠中甲魚受傷或是被病菌感染;三、池塘的環境遭受污染。針對這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加強越冬管理,能讓甲魚安全過冬。
在甲魚冬眠前,添加高脂肪的能量飼料,增強體質和抵抗力。一般來說,可在日常飼料中加入一些動物的肝臟,同時每天每百斤甲魚的飼料中添加1.5-4.5克VE粉劑、0.5-1可VC粉劑、100-200毫克復合VB溶液、3-5克土霉素,連續喂養一周即可。
池塘的水溫降到15℃-18℃時,要進行徹底的換水,換水的水溫差不高于2℃。養殖甲魚的水池如果有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的種植,換水前需要徹底打撈干凈,防止后期腐爛,造成水質惡化,水中缺氧。換水時,先注入50厘米后,用3-5pm的漂白粉全池拋灑,用藥第二天黎明之前爬臺的甲魚需要抓出來進行溫室養殖或出售;用藥48小時后,可加注水到1米;再隔24小時,可用50-70pm的生石灰水全池拋灑,第二天將爬臺甲魚抓出;此后便可讓池內甲魚準備越冬。
在整個越冬過程中,需讓水位保持在0.8-1.2米之間,讓甲魚處在相對恒定的水溫環境中,在添水時水流要緩慢,不能發出大的聲響驚擾冬眠甲魚;當氣溫降低,水面結冰時,需要打孔增氧,若被雪掩埋,需要及時清理積雪讓光線透入池內。
加溫孵化
鱉的受精卵加溫孵化主要在鱉孵化期氣溫較低時應用,將室溫控制在32℃±1℃,可使孵化期提前20天左右。在加溫的同時,還應控制濕度在85%-90%。在夏季高溫時可不加溫。總之,要創造條件,使孵化溫度保持在30-34℃之間,以及良好的濕度和通風條件,才能大幅度地提高鱉受精卵的孵化率。
幼鱉加溫養殖
稚幼鱉的加溫養殖可縮短養殖周期,提高鱉的成活率。加溫養鱉池一般為室內水泥池,水深約40cm,池底沙層10-20cm,休息臺(中間或邊上均可)占鱉池面積約1/10,餌料臺占1/10,同時要設防逃墻(T形)。供熱方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盡量做到節約能源。工廠余熱水、地熱溫泉水可在調溫后(30℃左右)直接入池。鍋爐加溫,于池中安裝熱水管道及散熱片。在露天池上加蓋塑料大棚保溫。在稚幼鱉加溫養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入室時間
一般在水溫下降至25℃以下時入室。如能源較困難的地區,也可在氣溫降至20℃或15℃入室,各地可靈活掌握。一般在9月下旬入室,到翌年5月氣溫在25℃以上出室。
2.放養密度
根據水質及餌料質量而定。水質清新,餌料質量高,則可密放,10只/㎡左右;反之,則少放,5只/㎡左右。
3.溫度控制
一般控制在30℃左右,在31±1℃時最為理想。
4.飼養管理
溫室加溫養殖由于水溫高,鱉密度大,投餌量大,因此水質易變化,降低鱉的成活率。控制水質的方法有:
(1)少量多次投喂,不留殘餌。
(2)設置增氧機及放養青萍,以增加水池中的氧氣。
(3)定期排污水,15天左右徹底清洗鱉池一次,并用生石灰消毒池水。
加溫養殖
為了降低養鱉成本,節約能源,商品鱉的加溫養殖主要方法是在鱉池上搭建塑料大棚,一般可比室外提高水溫5℃。在有地熱水資源的地方,如在塑料大棚內引進地熱水,則更有利于鱉的生長。引用地下熱水,架設鋼架塑料大棚,控制室內水溫在25-30℃。同時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使4克左右的稚鱉經一年的飼養達到商品規格,比自然條件下養殖的鱉生長快3倍以上。
但在開發地熱資源時,一定首先對地熱水及溫泉的水質、水量、水溫等經化驗與測算后才能決定其是否可利用來養鱉及養殖規模的大小,切不可盲目上馬。如果水中含有對鱉有害的鹽分和硫、砷等物時,就不能直接使用,必須設法除去這些有害物質,方可使用。地熱水的溫度一般都較高,需要摻入河水、井水等,使水溫降到30℃時才能做為養鱉用水。在有熱電廠的地方,利用余熱水加溫,更能降低養殖成本。電廠余熱水注入飼養池中,進排水方便,水源無污染,水質良好,成本低,效益高。據試驗,鱉在水溫30-32℃時飼料系數最低,生長速度最快。
因此在利用余熱水時,應將水溫始終調控在30-32℃。利用余熱水養鱉一般是在室內建造水泥池或在原有的露天鱉池上架設塑料大棚,棚內安裝暖氣管道,引入工廠余熱水(氣)。為了給鱉提供最適宜的生長溫度(30±2℃),同時又要保持水質清新,必須每3-5天換水1/3-1/2,每半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改良水質,每月徹底換水一次。
八要點
-
自繁自育稚鱉 自繁的稚鱉出殼后,經短暫培育即進入溫室,能很快完成適應期,進入正常生長狀態。稚鱉開食早,生長快,成活率高。
-
注意消毒方法 稚鱉入池前要消毒,當前常用消毒方法有:5%食鹽水或5×10??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0分鐘。注意禁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高錳酸鉀殺傷性能強,濃度稍高,易燒傷鱉體。
-
放養規格和密度 稚鱉人池規格要求達到10g/只以上,這樣的稚鱉人池后生長快,抗病能力強。每平方米放養18-20只,密度不宜過大,否則就會互相殘殺,影響成活率。放養時要求強弱分開,同一池鱉要求規格均勻,一次放足。
-
池水不宜過深 溫室池水深控制在30-40cm深較適宜,水過深,甲魚從底層到水面吃食、呼吸、游動距離長、頻繁活動,消耗體力多,影響生長。
-
移放水葫蘆 溫室池移放水葫蘆,可以改善甲魚棲息環境,減少外界干擾,凈化水體。同時,水葫蘆根須多,再生能力強,是甲魚喜食植物餌料之一。
-
利用光合細菌調節水質 溫室內空氣不流動又以投喂全價餌料為主,隨著飼養時間的延長,殘餌、排泄物增多,極易敗壞水質。如頻繁換水,或加大換水量,易使甲魚受到驚嚇,影響生長。如使用光合細菌,就能有效改善水質,促進天然餌料生物生長繁殖,減輕水質污染。
-
增加投餌次數 在總投餌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投餌次數,減少每次投餌量,使甲魚始終處于半饑餓狀態,能提高甲魚攝食量,餌料利用率和轉化率。一般日投餌4-6次為宜。
-
保持環境安靜 甲魚有喜靜怕驚的生活習性,日常投餌要有固定時間,動作要快,時間要短,避免閑雜人員人溫室,整個飼養期間,不要隨意移動甲魚。
混養技術
鱉魚混養主要是指外塘養殖成鱉和親鱉,稚、幼鱉池混養魚類。鱉魚混養對鱉、魚互為有利,鱉可吃掉病魚及死魚,同時由于鱉的呼吸上下游動,可增加水中溶氧,而混養的魚(主要是鰱、鳙魚)又可充分利用殘餌、浮游生物等,在收獲鱉的同時獲得魚產品。根據各地的經驗,鱉魚混養的一般做法如下:
池塘
基本同普通魚池,可利用普通魚池稍加改造。四周砌1-2米高的圍墻,池邊建沙洲以利親鱉產卵。為了便于鱉爬上岸,應減小池塘坡度(約1:3)。在產卵場一邊要種上瓜果蔬菜等,以便為鱉遮蔭。如池邊無空地,也可在池塘中間建一灘島,供鱉休息、覓食及產卵用。
混養魚的種類、規格
放養13-20cm的大規格魚種,每畝約900尾,其中鰱占50%-69%,鳙占10%-15%,草魚占20%,鯉鯽魚占5%-10%。鱉放養規格為100g/只,數量為1-2只/㎡。規格小的可適當多放,反之少放。
飼料配制
甲魚的一生可分為四個生長階段:稚鰲生長階段、幼鰲生長階段、成鰲生長階段和親鱉生長階段。我們按照各階段的營養指標,就可配制成四種甲魚所需要的配合飼料,即稚鱉階段的配合飼料構成為:北洋魚粉76 %、專用酵母3 %、a-淀粉17 %、復合維生素l %、添加劑3 % ; 幼鰲階段的配合飼料組成為:北洋魚粉74 %、專用酵母4 %、a-淀粉18 %、復合維生素l%、添加劑3 % ; 成鱉階段的配合飼料組成為:北洋魚粉69 %、專用酵母6 %、a -淀粉21%、復合維生素1 %、添加劑3 % ; 親鰲階段的配合飼料組成為:北洋魚粉70%、專用酵母4%、a 一淀粉22%、復合維生素1 %、添加劑3 %。
飼料使用
-
要與鮮活的動物性飼料配合使用。鮮活動物性飼料是指各種低值的水產品、水產或肉類加工廠的新鮮下腳料,市場上的各種蛋類、人工飼養的蛆叫、黃粉蟲、蛹蛆、螺蚌、螞蟻、水蚤等,每次配合的使用量為甲魚飼料的10 %-30 %。
-
要與鮮嫩多汁的植物性飼料配合使用。包括各種青綠瓜果蔬菜、種植的牧草等,每次添加的植物性飼料一般以與甲魚配合飼料量的8 %-15 %為宜。
-
飼料拉度要細。甲魚,尤其是稚鱉,對飼料的細碎程度要求較高,從生產實踐上看以飼料粒度達到尼龍篩網標準NX 一60 目以上為好。
培育
稚鱉培育一般用較小的水泥地(面積為10-20㎡),底鋪細沙,密度根據各地的水溫及餌料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為30-50只/㎡。稚鱉餌料的要求做到四個字——精、細、軟、嫩,要易消化,如水蚤、絲蚯蚓,打磨成漿的肝臟、蛋黃、魚肉等。5天后可摻配投喂含蛋白質較高的鰻魚配合飼料,每天投喂量為鱉總體重的5%左右。
稚鱉期鱉體幼嫩,活動力不強,加之不久將進入越冬期,很容易在越冬期中大量死亡,因此是較難養的階段。但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可提高稚鱉的成活率。
-
稚鱉池的水必須3-5天更換一次,并清除剩餌殘渣,保持水質清新。夏季氣溫高,要做好防暑工作,水溫在33℃以上時,應加深水位,并在池周加遮蔭設備或放養浮萍遮蔭,使稚鱉有安全感。
-
大小稚鱉要分池飼養。因鱉的繁殖期長,前期和后期孵化的鱉相隔幾個月,大小不齊,影響攝食及生長,故前、中、后期孵出的稚鱉要依大小分池飼養。
-
為了提高越冬稚鱉的成活率,可以采用縮短產卵季節和孵化的經歷時間的辦法。增加當年鱉的養殖時間,使大部分稚鱉當年達到10g以上。為了使稚鱉在越冬期間繼續生長,在氣溫降至15℃以下時,要將稚鱉移至室內(可利用養鰻池或家魚孵化環道等),保持室溫在25℃左右。
鱉種培育
當年底達到50克左右的稚鱉,經過加溫越冬培育后,翌年5月可達到200g左右,即成為供成鱉養殖的鱉種,常溫下則需3年。
幼鱉養殖池的面積一般為50-100㎡,水深40cm,防逃墻高35cm,放養數量為5-10只/㎡。池中需建休息臺,約為池面積的1/10,在水面下0.1m處設飼料臺,將破碎的螺蚌肉等投入。
養鱉場地綜述
選擇和建造養鱉場地是進行鱉的人工繁殖和養殖的第一步,也是打好基礎的關鍵的一步。
養鱉場地的規模有大有小,可隨著養鱉者的資金等來確定,可以是一口池塘,也可以是數十口池塘組成的養鱉場;
可以是露天的,也可加蓋塑料大棚或建造溫室。不論場地大小,在選擇時都應遵循下述原則:
-
養鱉池應建造在陽光充足、環境安靜之處,避免受到驚嚇,有利于鱉的生長。
-
養鱉池的土質應為粘土或壤土,有利于保水,如用易滲漏的沙質土地,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
-
水源水質必須良好、潔凈,沒有受到工業、農田農藥污水的污染。河、湖、水庫的水最好,井水要通過曬水池提高水溫,如使用已污染的水養鱉,必將前功盡棄。
-
鱉場應靠近飼料源,如附近有肉類、魚類加工廠或水生動物資源(螺蚌等)豐富的地方等,可利用其內贓等廢棄物及鮮活天然餌料養鱉,降低成本。在設計養鱉池時,應根據養殖對象(親鱉、稚鱉、幼鱉、成鱉)的不同而分別設計。
環境建設
親鱉池
親鱉池應建造在最僻靜的地方。一般面積為1畝左右,水深1.5m上下。在向陽邊的池埂上設置產卵場,上鋪沙土。在產卵場周圍最好有樹或高稈作物遮蔭。鱉是爬行動物,養鱉池周圍都應具有圍墻,即防逃墻。建造養鱉池防逃墻的一般要求是高出池埂50-80cm,如同時兼有防盜功能,則要高達2m以上。墻頂端要向水面出檐15-25cm。在圍墻與水面之間的池埂,應留出空地,以便鱉的活動和繁殖。
稚鱉池
因稚鱉需保溫,最好將稚鱉池修建在室內。一般以水泥池為好,面積25-30㎡,水深0.5m,底鋪5-10cm厚的粉沙。也可利用家魚的孵化環道,底鋪粉沙。環道的進水管和出苗孔可用作進、排水管。
幼鱉池
面積為150㎡左右,水深0.8m,底鋪粉沙。也可利用家魚親魚產卵池鋪沙,池周加修30厘米高的防逃墻,進出水口均要加修防逃設施。
成鱉池
面積一般為1-2畝,水深1.5-2m左右,可使用普通魚池加修防逃墻即可。較大的成鱉池在池中央需修一小島,供鱉曬背及活動。
孵化和越冬設備
小規模養鱉一般可用盆等作鱉卵的孵化盆,越冬池可用家魚的孵化環道代替,或將鱉移至塑料桶、盆等小容器內,底上鋪沙放在室內越冬。較大規模的養鱉場可修建具有調溫設備的溫室。有溫泉的地方可利用溫泉養鱉,使水溫終年保持在27-30℃,飼養18個月,即可培育出體重1.5公斤的商品鱉。
一般為露天長方形水泥地,面積100-400㎡,磚壁混凝土池底。池壁
有防逃結構,T形,高80-100cm,向內伸出檐15-20cm。池深1.3米
左右,水深0.9-1m,一邊的飼料臺,寬長為0.5m,高與水面相平,池底鋪細沙,厚10-15cm。
放養
要想在短時間內養成商品鱉,最好放大規格的鱉種。如在4月中旬每平方米水面放養7-8只200g的幼鱉,飼養6個月,在秋冬出水時350g以上。
飼養管理
鱉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投喂高蛋白的飼料,飼料蛋白質的含量應在40%-60%。目前有甲魚專用顆粒飼料,每日早、晚各投一次,每次投餌量為鱉體重的2%-5%。在鱉池內也可種植一些水生植物,一方面可遮蔭,另一方面也可供鱉攝食。40-50天要將生長大小不一的鱉分開飼養,以避免互相殘食。為了降低養鱉成本,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尋找解決飼料的途徑:
(1)城鎮附近養鱉,可利用屠宰場的動物內臟、罐頭食品加工廠的下腳料等。
(2)漁區可利用水產加工廠的廢魚蝦和內臟、死魚蝦等。
(3)靠近江河湖泊,可利用螺、蚌、蜆、蛤壓碎投喂均可。
(4)用城市垃圾、瓜皮等廢棄物可自己培養蚯蚓喂鱉。
根據各地養鱉的經驗,一般用廢魚蝦、內臟等養鱉的,6公斤飼料生產1公斤鱉;鰻魚飼料2公斤生產1公斤鱉。如飼養管理良好,一般飼養5個月(6-11月),可使鱉種的重量翻一番,如放養200克/只的鱉種,5個月可長至400克;100克/只的可長至200克。
投喂新鮮的魚蝦、螺蚌、蚯蚓、加工肉類的副產品、蔬菜等,可混合切碎投喂在食臺上,投餌量為鱉總體重的5%-10%,上下午各投一次,并要堅持每日巡塘,及早防治魚病。
疾病防治
由于池塘環境、水質、飼料及放養鱉種本身的狀況,在養殖鱉的各個階段均會產生鱉病。隨著中國“養鱉熱”的興起,鱉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趨勢。當前發現的鱉病主要有下列幾種。
出血病
由氣單胞桿菌引起。癥狀為全身炎癥顯著,腹部充血發紅,口、鼻、腸管出血。病鱉呆滯,攝食減少。
防治方法:使用抗菌類藥物,磺胺0.2克/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喂,飼料要少喂些,使病鱉吃光,以達到治療效果。或用土霉素7.5克/100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投喂。也可使用其他抗菌類藥物。
毛霉病(白斑病)
由霉菌寄生全身引起。癥狀為鱉甲、四肢、裙邊、頸部均寄生霉菌,出現白斑,使表皮壞死,產生潰爛。該病主要危害3月齡以內的稚鱉,死亡率很高。成鱉患此病后死亡較少,但影響正常生長。進行病鱉檢查時,把整個鱉浸入清水中,鱉甲上如有白斑,即為此病。
防治方法:主要從預防做起,池塘中要施肥,保持一定肥度,抑制霉菌發生,在各項操作時要細心,避免鱉體受傷。池中要建造曬臺,使鱉經常曬背,可有效地防止霉菌的寄生。發現病鱉后,用磺胺軟膏涂擦患處,或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3-5小時。同時,全池潑灑1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2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水霉病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發生。
防治方法:
(1)病鱉池用100毫克/升福爾馬林或2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溶液消毒。
(2)病鱉用100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5分鐘。
(3)在飼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類藥物。
紅脖子病
由病毒引起。頸部發紅、充血、腫大,死亡率很高。
治療方法:
(1)肌肉注射金霉素、氯霉素等藥物,用量為15萬單位/公斤體重,注射部位在鱉的后腿基部與腹板之間,約1.5厘米深。
(2)土法免疫疫苗(同草魚),用病鱉的肝、脾制成疫苗,注射劑量為100毫升/公斤體重。
腹甲紅腫病(紅底板病)
由鱉與池底或鱉之間摩擦及水質惡化引起。
防治方法:
(1)防止高密度的暫養和堆壓裝運。
(2)用1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洗或搽涂。
(3)注射15萬單位/公斤體重的抗生素。
穿孔病
裙邊和腹甲處出現瘡疤,充血、穿孔。
防治方法:
(1)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片。
(2)用漂白粉藥浴。
鰓腺炎病
鱉全身浮腫,口鼻出血,腸內充滿凝固血塊。
防治方法:
(1)發現病鱉后將其撈出隔離飼養,以防蔓延。
(2)池水用200mg/L漂白粉溶液徹底消毒。
鱉寄生蟲病
鱉體上可寄生蛭、螨、原生動物、吸蟲、棘頭蟲等多種蟲害,引起皮膚、內臟出血及腸穿孔等。
防治方法:體表寄生蟲可用8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或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洗30分鐘即可。
飼料性疾病
由于鱉食用不潔飼料引起。鱉全身浮腫或極度消瘦,裙邊發硬、無光澤。
防治方法:不用變質飼料,添加維生素E。最好是使用鰻魚飼料。
水質惡化引起的病
由于水質惡化,引起鱉四肢、腹部明顯出血、潰瘍、紅腫、裙邊消失。
防治方法:將池水全部更換,10天左右會變好。
冬眠期的死亡
與細菌性疾病相同。
防治方法:冬季放鱉時對池子用100mg/L漂白粉溶液消毒,放干水,日曬,改良池底泥沙。
腐皮病
癥狀與病原
腐皮病的發生是由于鱉的相互搏斗撕咬受傷后細菌感染所致。外部癥狀主要表現為鱉的四肢、頸部、尾部及甲殼邊緣部的皮膚糜爛, 皮膚組織變白或變黃, 不久壞死, 產生潰瘍甚至骨骼外露, 爪脫落。此病常年發生,于春季流行, 有時與癤瘡病并發, 危害嚴重。在高密度囤養池, 并發癥死亡率可高達20%。腐皮病的病原菌以產氣單胞菌為主。
防治方法
預防
①經常保持池水清潔, 合理安排放養密度, 按規格大小分級飼養, 以防鱉相互撕咬, 這是防止該病發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②每周用含氯消毒劑全池潑灑, 保持水中有效氯濃度為017mg/kg。
③對于已出現
癥狀的鱉, 應按其大小分別暫養于隔離池中進行治療;先用含氯消毒劑或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第2 d 用土霉素20-40 mg/L 浸浴48 h。
④放養前用3%食鹽加100mg/L 呋喃唑酮浸浴3-5 min, 既起到預防作用, 又可進行早期治療。
治療
在飼料中按011%-013%的比例添加磺胺類或喹諾酮類藥物, 口服5 d, 對于并發疥瘡病的用土霉素或四環素40mg/L 藥浴48h有顯著療效。
鱉的敵害
螞蟻、鼠、蛇、蛙、蟹、鳥獸等,都可對鱉卵及各階段的鱉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加固池堤,經常堵塞漏洞和縫穴,產卵場四周撒適量農藥,防治螞蟻危害鱉卵。此外,可用加高圍墻及飼養警犬來防止盜竊。
綜述
因鱉有冬眠的習性,在露天常溫下養殖生長緩慢,平均一年增重僅100g左右,要4-5年時間才能養成商品鱉,這與市場需求是很不適應的。因此,國外在70年代初就研究了室內加溫養鱉新技術,約12-14個月就可養成商品鱉。中國各地開展了工廠化養鱉,利用地熱水、溫泉水養鱉,以及利用發電廠余熱水養鱉等,取得較好的效益。
釣甲魚
釣具組合
釣甲魚的竿不需太長,以1米左右為最佳,最好用獨節竿或多節的硬彈性竿。漁線要用多股不透明的綿綸粗線,如0.3-0.5mm的尼龍線,這樣才能不被甲魚咬斷,線長4m左右,釣鉤宜大,如鶴嘴型115-116號,環形415-416號,龜形815-816號等,也可用直釣。直釣制作方法是用直徑1毫米的不銹鋼絲或縫紉機針,取25-30mm長,兩頭磨尖成棗核形,于1/3處磨一凹槽以系漁線,魚餌由短的一端裝入,使長的一端朝上(絕對不能倒裝)。直釣也可以兼釣鯽魚、鱔魚等。這種釣甲魚的釣具通常需要的數目較多,幾十根及上百根不等,可根據需要而設。
餌料組合
一般葷餌較好,蚯蚓、蠶蛹、螞蚱等均可作飼料,但最好的莫過于豬肝或羊肝。素餌中鮮嫩玉米粒也是很好的釣餌。如果誘餌,可選甲魚誘聚劑,若將該誘聚劑蘸在豬肝上作釣餌效果更好。
釣法
釣甲魚的早釣時間為天亮至上午9時前后。晚釣為下午的5時至天黑。白天釣甲魚應選擇僻流處下釣,釣線要長,10m以上或更長些。將釣鉤拋入塘內離岸邊10米遠或更遠些,因為白天聲響較大甲魚不靠邊,多在塘中間活動。釣餌還是用生鮮豬肝、魚肉塊、蛙肉或其他肉塊等,用一般的竹釣魚竿(不宜太長,3-4m即可)作釣鱉竿,一池塘內投放三四根釣竿就可以了。釣鉤投入池塘后,可坐等上鉤。甲魚雖屬冷血動物,但其進食時溫度要求較高,最低溫度也要在15℃以上,在40℃或溫度再高一點時甲魚還是很活躍的。因此釣甲魚的季節性很強。立夏以后甲魚開始咬鉤,小滿至立秋最活躍,寒露以后就釣不到甲魚了。
夏秋季是釣甲魚的最好時機。天熱時,甲魚常常爬出水面,到河塘向陽處曬太陽,喜歡棲息在河邊有沙處或河水拐彎處。釣甲魚時,可在岸邊仔細觀察,在有甲魚爬行痕跡的地方下釣。
甲魚發現食物后總是小心謹慎的先聞、拱,然后輕咬,無動靜時才正式吞食,故提竿宜遲不宜早。由于上述吃食動作,漂浮常先點動,然后上下緩緩竄動,連續如此即可提竿。上鉤后,甲魚常會四爪抓地,像是掛底,此時勿應拽,待其自己移動時可順勢將其提出水面。也有人事先制作一個比釣竿底把略大一圈的粗鐵環,甲魚抓住地面時,將環套入底把,青揚釣竿后部,使環順竿、線滑動,直至水底砸在甲魚身上,甲魚受沖擊而松爪,即可提上。
甲魚一旦出水即失去掙扎能力,但摘釣卻較麻煩。一般如吞食不深,可放在地面上按住其背部,將鉤拽出,或用樹枝、竹棍等誘其張嘴,趁勢插入口內,將魚鉤向下退,順勢拽出。
釣甲魚不用魚鉤,而使用縫衣針,將帶鼻的一端鼻孔去掉,磨成針尖,這樣兩頭都是針狀,漁線栓在中間,為了牢固,可以在針的中間刻一道槽,掛上豬肝條代替魚鉤投入水中。甲魚食后到頸部卡住,則無法掙脫,順利釣上來,但制作較為麻煩。有人用此種針掛上豬肝,用防咬斷的漁線拴在短竹竿上,漁線根據鉤點位置可長可短,將竹竿插在岸邊。可同時做若干這樣的釣竿。白天可以注視的變化,也可以裝上浮漂,觀察魚訊。晚上只要把竹竿在土中插牢,可以不管它,因甲魚吞下這種針鉤,無法吐出,天亮之后到岸邊去取即可。
注意事項
甲魚遇到有東西探入口中,常死咬不松口,有經驗的釣者常利用甲魚翻身先探出脖子的特點,將甲魚翻過來,使它背朝地面,待它欲翻身伸出脖子使時迅速掐住它的脖頸,用腳踏住其腹部,拉出脖子然后摘鉤,但這必須熟練,不能猶豫,不然很難掐住,且有可能被其前爪抓傷。實在不行,則只有剪短釣線等回家宰殺時再處理。
萬一被甲魚咬住先不要緊張,不可硬拽,將甲魚和手一同放入水中一般即可松口。
判斷甲魚是否用鉤釣的依據,把它翻個腳朝天。如果不是鉤釣的,那么它就很快的翻過來,否則就是說明是鉤釣的(由于咽喉里有鉤疼痛,所以就翻不過來)。鉤釣的容易死去。殺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小心咽喉里的鉤鉤著人。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甲魚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多種營養成分。此外,龜甲富含骨膠原、蛋白質、脂肪、肽類和多種酶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
挑選
好的甲魚動作敏捷,腹部有光澤,肌肉肥厚,裙邊厚而向上翹,體外無傷病痕跡;把甲魚翻轉,頭腿活動靈活,很快能翻回來,既為質量較優的甲魚;需格外注意的是,買甲魚必須買活的,千萬不能圖便宜買死甲魚,甲魚死后體內會分解大量毒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即使冷藏也不可食用。
一看:主要看甲魚的各個部位。凡外形完整,無傷無病,肌肉肥厚,腹甲有光澤,背胛肋骨模糊,裙厚而上翹,四腿粗而有勁,動作敏捷的為優等甲魚;反之,為劣等甲魚。
二抓:用手抓住甲魚的反腿掖窩處,如活動迅速、四腳亂蹬、兇猛有力的為優等甲魚;如活動不靈活、四腳微動甚至不動的為劣等甲魚。
三查:主要檢查甲魚頸部有無鉤、針。有鉤、針的甲魚,不能久養和長途運輸。檢查的方法:可用一硬竹筷刺激甲魚頭部,讓它咬住,再一手拉筷子,以拉長它的頸部,另一手在頸部細摸。
四試:把甲魚仰翻過來平放在地,如能很快翻轉過來,且逃跑迅速、行動靈活的為優等甲魚;如翻轉緩慢、行動遲鈍的為劣等甲魚。
加工
-
將甲魚翻過身來,背朝地,肚朝天,當它使勁翻身將脖子伸到最長時,用快刀在脖根一剁,然后控血。
-
當甲魚伸長脖子翻身時,用兩指抓住其頸部,用快刀在頭部割斷其頭骨,然后控血。
-
用筷子引出甲魚頭,待其咬住拉長,用刀斬斷頸根,然后控血。如果自己無法下手的話,那最好讓賣家幫你宰殺,自己加工清洗。
清洗方法如下:放半鍋水,水溫燒至大約有70~80度,將宰殺后的甲魚放在熱水中,燙2-5分鐘(具體時間和溫度根據甲魚的老嫩和季節掌握)撈出,放涼后(迫不及待者可以用涼水浸泡降溫),用一小刀將甲魚全身的烏黑污皮輕輕刮凈。注意了,可別把裙邊(也叫飛邊,位于甲魚周圍,是甲魚身上滋味最香美的部分)刮破或刮掉。刮凈黑皮后,再將甲魚清洗干凈。
從甲魚的裙邊底下沿周邊割開,將蓋掀起,去除內臟;還有一種方法,是用剪刀或尖刀在甲魚的腹部切開十字刀口,挖出內臟,用清水洗凈。內臟掏凈后,洗凈,斬掉四爪尖和尾鞘,去掉四腳附著的黃油。訣竅沒有別的,就是膽大心細性子剛,下手迅速心不慌。另外,甲魚體內的黃油腥味異常,一定要除凈。
食用指南
冰糖甲魚
美食原料
甲魚500g,豬板油25g,熟豬油50g,冰糖50g,料酒25g,醋15g,
蔥段15g,姜片8g,醬油35g,鹽3g,濕淀粉20g,香油10g,
鮮湯適量。
美食做法
-
將宰殺和經過初加工的甲魚用水洗凈,放在案板上,從魚的腹部正中對半剁開,再將每半切成3-4塊,同時取下裙邊,一起投入沸水鍋中,焯燙2-3分鐘,撈起放入冷水盆洗凈血漬,以去掉腥味,撈出瀝干水;豬板油洗兆,切成小丁。
-
將魚肉,裙邊放在大湯碗內,其上放蔥段,姜片和料酒,上屜后架在水鍋上,用旺火蒸1.5個小時左右,蒸至魚肉酥爛下屜,揀去蔥段,姜片。
-
將鍋架在火上,放入豬油燒至六七成熱,推入蒸酥的魚肉,裙邊,加入醬油,料酒, 醋,鹽,豬板油丁,北糖(一半)和適量鮮湯,加蓋,用小火燜6-8分鐘,揭蓋,轉用旺火收汁,汁一轉濃即用濕淀粉勾芡,攪勻,淋入香油,裝盤,撒上另一半敲碎的冰糖末即成。
美食特色
色澤深紅,酥爛脫滑,軟糯味濃,香甜菜適口。
清蒸甲魚
清蒸甲魚的做法
將熟火腿切成2.5cm長、1.6cm寬的薄片。香菇洗凈去蒂切小片,蒜頭去皮,肥膘肉切成3條,白胡椒拍碎,蔥打結,加姜、鹽放入蒸盅內,下料酒、香油。
將放好料的蒸盅蒸爛,
原料:活甲魚1只(1000g)、黃芪、黨參各30g。料酒、精鹽、蔥節、姜片、味精、蒜瓣、雞清湯各適量。
特色:大補藥膳,滋陰益氣,補腎固精。健康人食用能增強體質,防病延年。
操作:
-
將宰殺好的甲魚切成四大塊,放人鍋中煮沸后撈出,割開四肢,剝去腿油,洗凈。
-
將黃芪、黨參洗凈。
-
甲魚放入湯碗中,上放黃芪、黨參,加入料酒等各配料,上籠蒸2小時后取出,揀去蔥、姜即成。
烏雞燉甲魚
所需材料
甲魚 500g、烏骨雞 1000g。鹽 20g、味精 2g、胡椒粉 2g、
料酒 25g、姜 25g、大蔥 25g 各適量。
烏雞燉甲魚的制做過程:
-
將甲魚宰殺放血后,先用70℃的水燙一下。
-
再放在90℃的水中燙一下撈起。
-
刮去頸、爪、裙邊上的粗皮,用刀順著裙邊將其劃穿,除去內臟漂洗干凈。
-
用刀將甲魚爪尖宰去,然后用沸水焯,出水后洗凈,烏雞洗凈宰成塊,用沸水除盡血水。
-
鍋洗凈摻入鮮湯,放入烏雞、甲魚、鹽、胡椒粉、姜、蔥、料酒,用小火慢燉至雞塊與甲魚質地軟透。
-
揀去姜、蔥,調好味即可。
貼士:
-
燙甲魚時,不能用沸水,不然甲魚上的黑膜不易刮凈
-
甲魚與烏雞中一種的質地軟時,就得先從湯中撈出,留下另一種繼續燉制
-
待其亦軟時,再將撈出的放入,燒沸后即可
-
這樣的目的是保持二種原料的質地一致,形態完整
-
摻入的湯量應與原料的用量吻合,湯要一次性加足,否則湯味不好。
烏雞燉甲魚這道菜的營養價值:烏雞又名烏骨雞、藥雞、武山雞、羊毛雞、絨毛雞、松毛雞、黑腳雞、叢冠雞、穿褲雞、竹絲雞。烏骨雞為雉科動物,因皮、肉、骨嘴均為黑色,故而得名。甲魚,學名鱉,又稱水魚、團魚、黿魚,是人們喜愛的滋補水產佳肴,它無論蒸煮、清燉,還是燒鹵。
清燉甲魚
原料:甲魚1000g,熟火腿50g,水發香菇10朵,肥膘肉50g,蒜頭10瓣,蔥8條,姜10片,白胡椒粒少許,料酒1.5湯匙,雞油、香油各適量。
制作:①將甲魚剖凈,用滾水燙過,取下殼,剁成2.5cm見方的塊,洗凈,濾干水分,放料酒、鹽腌漬10分鐘,濾去鹽水,取蒸盅,先放入蓋殼,再放甲魚肉。 ②將熟火腿切成2.5cm長、1.6cm寬的薄片。香菇洗凈去蒂切小片,蒜頭去皮,肥膘肉切成3條,白胡椒拍碎,蔥打結,加姜、鹽放入蒸盅內,下料酒、香油。 ③將放好料的蒸盅蒸爛,取出蔥、姜、肥肉,將甲魚倒入碗內,用筷子將頭、尾、四腳擺好,蓋上甲魚殼,讓部分頭、尾、腳露出一小部分在湯上,淋上雞油即可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體質衰弱,肝腎陰虛,骨蒸勞熱,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適宜肺結核及肺外結核低燒不退之人食用;適宜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腫大,糖尿病,以及腎炎水腫之人食用;適宜各種類型的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食用;適宜干燥綜合征患者食用;適宜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患者食用;適宜低蛋白血癥患者食用;適宜腳氣病患者食用;
孕婦不宜多吃:甲魚又稱鱉,其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含豐富優質動物蛋白質,其殼為名貴中藥材。但懷孕期間的婦女不宜多吃甲魚。甲魚人人想吃,又非人人皆宜,孕婦就不宜多吃甲魚。中醫認為,鱉的主要功能是滋陰養血,還有軟堅散結的作用,最適合于陰虛內熱的人食用。而久病體虛、陰虛怕冷、消化不良、食欲缺乏者均應慎食。凡脾虛、濕重、孕期及產后泄瀉的人也不宜吃,因吃后易引起胃腸不適等癥狀。還有人吃了甲龜后產生變態反應,皮膚出現風疹塊的瘙癢癥狀,并使胃腸道平滑肌痙攣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特別是吃甲魚時又喝酒,甲魚中的蛋白質分解產生的蛋白胨,易通過腸黏膜而引起全身性的變態反應。此外,妊娠合并慢性腎炎、肝硬化、肝炎的孕婦吃甲魚,有可能誘發肝性腦病。凡此種種,說明孕婦適量吃甲魚是有益的,但不宜多吃,特別是不能一次吃得太多,也不能在早孕反應時吃,以免損害消化功能。
食用禁忌
-
死甲、變質的甲魚不能吃;煎煮過的鱉甲沒有藥用價值
-
生甲魚血和膽汁配酒會使飲用者中毒或罹患嚴重貧血癥
-
甲魚肉的腥味較難除掉,光靠洗或加蔥、姜、酒等調料,都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在宰殺甲魚時,從甲魚的內臟中撿出膽囊,取出膽汁,待將甲魚洗滌后,將甲魚膽汁加些水,涂抹于甲魚全身;稍待片刻,用清水漂洗干凈,甲魚膽汁不苦,不用擔心會使甲魚肉變苦
-
甲魚的周身均可食用,特別是甲魚四周下垂的柔軟部分,稱為“鱉裙”,其味道鮮美無比,別具一格,是甲魚周身最鮮、最嫩、最好吃的部分,甲魚肉極易消化吸收,產生熱量較高,營養極為豐富,一般多做成“甲魚湯”飲用,又可做成美味的佳肴,供人享用。
注意事項
-
甲魚不宜與桃子、莧萊、雞蛋、兔肉、薄荷、芹菜、鴨蛋、鴨肉、芥末、雞肉、黃鱔、蟹一同食用。
-
死甲、變質的甲魚不能吃;煎煮過的鱉甲沒有藥用價值
-
生甲魚血和膽汁配酒會使飲用者中毒或罹患嚴重貧血癥
此外,吃鱉還應注意兩點。一是選擇鱉。清代文人兼美食家袁枚認為:“甲魚大則老,小則腥”,故應選擇中等大小為好,滋味屬上乘;二是食鱉擇季節,冬季的鱉肥為最好,春秋季也可,質稍次,而夏季的鱉俗稱“蚊子甲魚”,一般不好吃,這雖然是經驗之談,倒也值得參考。
“甲魚吃甲魚,六親不認”這句諺語說的也許是甲魚的荒誕,但它的確味道不錯。不過其問題在于:如果是野生的甲魚,它是多年生動物,體內大量的寄生蟲不得不防;如果是人工飼養的,則被披露是用性激素催長的,7年的生長期竟然被超濃縮到7個月,令人膽戰。醫生更告誡:“肝炎病人禁食甲魚。其豐富蛋白質會加重肝臟負擔,嚴重時,會使病情迅速惡化,誘發肝昏迷,甚至死亡。”
產業發展
2006—2011年全國鱉產量見圖1,近6年來,除了2007年產量比2006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產量都是穩步增長,2011年全國鱉養殖的產量為285 875 t,2010年鱉產量為265721 t,2011年比2010年增加7. 58% 。鱉主要養殖區域集中在江浙一帶,2011年養殖產量前7位的省份見圖2。由圖2可知,2011年養殖產量最高的省份為浙江省,養殖產量為132 800 t,占我國鱉養殖總產量的46. 45% 。浙江省養殖面積也位居全國第一位,據統計,2011年浙江鱉養殖面積中工廠化養殖面積約500 hm2,外塘養殖面積約3 000 hm2( 含混養和種養)。浙江鱉養殖的主產區,分別為嘉興、杭州、金華,還有湖州、紹興等地。養殖品種以日本鱉、雜交鱉( 日本鱉與臺灣鱉雜交)、臺灣鱉為主,部分為生態養殖的江南花鱉。
如浙江省嘉興市臺灣鱉占50%左右,日本鱉及雜交鱉約占45% 。浙江的養殖模式較多,由于土地資源缺,能利用的水面幾乎都被利用,目前浙江的鱉養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溫室養殖( 工廠化養殖) ; (2) 兩段法養殖( 溫室加外塘) ; (3)水泥池塘精養; (4) 池塘混養,池塘混養是在其他養殖品種池
里套養鱉,如魚鱉混養、南美白對蝦池混養、珍珠蚌池里混養等; (5) 種養結合,如稻田養鱉、茭白田養鱉、藕塘養鱉,還有葡萄園養鱉等模式; (6) 大水面養殖,如水庫網箱養鱉、湖泊欄網養鱉等。這些模式中產量最高的是溫室養鱉,產量最高的可達20 kg/m2,一般也有10 kg/m2; 其次是水泥池精養,產量可達到8 kg/m2。華南地區的廣東、廣西鱉養殖產量也較大,養殖品種主要有6種,其中臺灣鱉、中華鱉及其地方品種是主導品種,其他還有山瑞鱉以及引進的美國珍珠鱉、加拿大角鱉等。廣東省養鱉業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順德、中山、東莞和惠州以及汕尾的陸河縣、揭陽的揭東縣、梅州的梅縣。廣西鱉養殖業主要集中在玉林、桂平等地。從養殖方式來看,廣東、廣西以外塘+保溫大棚的仿生態養殖及外塘生態養殖為主。
存在的問題
鱉種質退化
苗種是養殖生產的基礎之一,鱉健康養殖離不開質量好的種苗。種苗好壞不僅關系到鱉的生長速度和抗病能力,也影響到鱉產品品質和市場銷售價格。目前,國家、省市原良種中華鱉場不到100家,苗種生產數量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境外走私和劣質種苗占相當比例。如鱉養殖大省浙江省2011年苗種實際需求量為4億~ 5億只,自育苗量滿足不了該省需求量,50%以上要靠外地甚至境( 國) 外進口,不少養殖單位由于沒有自己的鱉良種場,養殖所需苗種均來自中國臺灣、泰國等地,養殖戶苗種來源復雜、種質混雜、質量不高,導致病害發生時難以控制。由于近親繁殖嚴重,以及某些異種鱉從境外流入我國,直接影響鱉的遺傳基因庫,影響種質純度,出現疾病較多、種苗分化大、生長速度慢等問題。龜鱉成熟周期長,傳統選育并取得實 質 性 效 果 需 要 較 長 時 間(10 ~ 20年) ,我國至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良種鱉苗,也缺少良種鱉苗國家標準。
市場風險加劇
鱉產業進入2008年后,行情一路看好,近年連續高位運行的市場價格,使鱉養殖成為大農業中效益最好的產業之一,吸引了各路資本進入鱉養殖行業。(1) 產能增速過快,市場風險加大。如在浙江省,由于前幾年鱉養殖利潤豐厚,各路資金紛紛從紡織、外貿、,連溫州老板的資金也已進入鱉養殖,他們在湖州、嘉興溫州、紹興等地投入重資,造溫室,建外塘,要在鱉行業中分一杯羹。在浙江嘉興市,2012年養殖面積持續擴大,開塘養鱉僅海寧、海鹽等縣新增面積約400多hm2。(2) 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縮小。養殖面積擴大,苗種需求增加、價格提高,日本鱉蛋價格提高了三成,人工、飼料、地租等價格的上漲,市場價格一旦下挫,養殖效益降低,部分養殖戶將面臨虧本風險。(3) 新增業主技術缺乏。工商企業大量進入,缺乏鱉養殖生產管理經驗,因苗種緊張,新增業主和老業主擴大養殖規模,購入的苗種質量難以保證,增加了養殖風險。(4) 土地緊張,造成溫室鱉發展過快,低端產品比例提高,集中上市現象突出,市場風險增大。
污染突出
浙江、江蘇等省大約有70%養殖戶從事溫室養殖。溫室養殖鱉改變了鱉冬眠的生長習性,采用溫室加溫、喂養高蛋白質鱉飼料,原本要養殖2 ~ 3年才達到商品規格的鱉,現在8 ~ 10個月就可上市了。溫室大棚養殖鱉對節約土地資源,解決農民就業,豐富城鄉市場能起到很好作用; 但鱉采用溫室養殖,保溫燃料浪費資源,燃燒廢棄物污染空氣,尾水排放嚴重污染環境,濫用魚藥存在安全隱患,鱉的口感、外觀存在差異,銷售價格不高、總體效益欠佳。鱉溫室養殖過程中一般不換水,養殖到冬季收獲時集中排放未經處理的養殖廢水,養殖廢水中含有大量殘餌、鱉糞便等,水體中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濃度較高,是鱉養殖中的第一大污染源。在缺乏行政制約措施情況下,要求養殖戶自覺治理有很大難度。養殖戶分散養殖,集中處理難度大,成本高。溫室養殖中需要用鍋爐加溫,燒鍋爐的燃料一般為煤炭、木屑等,有些地區甚至使用廢紙品、箱包、皮鞋廠廢棄邊腳料作為鍋爐燃料,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產生濃煙和煙塵,對周邊大氣環境造成極大影響,是環境污染因素之一。
質量意識薄弱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是溫室養殖的鱉,溫室養殖為減少成本,在不發病情況下,養殖者不愿換水、通氣,整個生產周期不換1次水,僅通過生物制劑進行水質調節,致使鱉在整個生長期處于惡劣環境下。為預防病害發生,大量使用抗生素等,為提高預防效果,近年來,有些溫室養殖場存在使用原藥、人藥等現象,產品質量安全存在較大隱患。消費信任缺失,影響產業健康發展。池塘養殖鱉由于養殖周期長、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病害較少,質量明顯好于溫室鱉,但由于消費者較難辨別溫室鱉和池塘養殖鱉,導致池塘養殖鱉銷售價格與溫室養殖鱉差別不大,挫傷了池塘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有些養殖大戶及養殖企業為保證池塘鱉能做到優質優價,設立了自己的品牌,但這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不是很大,沒有形成與陽澄湖大閘蟹一樣能在全國都有知名度的鱉品牌,很多品牌影響力只是局限于當地很小范圍內,品牌產品規模小、數量少,引領帶動力較弱,各自為政,造成品牌難以整合,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
其他新聞
2014年09月23日,南京六合一鄉鎮的居民,在自家的河塘中捕到一只罕見的粉紅色比臉盆大、直徑約50厘米的野鱉。隨后,他將其帶到城區建寧路街頭兜售時,人們好奇觀賞,王師傅出價2000元,但沒有人敢買這只野老鱉,都懷疑老鱉可能患了病。
一位長年經營水產品的老板,他告訴記者,這只老鱉可能患有白化病,白色皮膚下的血管能顯現出來,導致整只老鱉看起來,呈現粉紅色。此外,也不排除老鱉由于環境的變化、污染或者其它原因造成了變種,因此,他建議這樣的老鱉最好不要食用。而這位居民在行人的勸說下,決定將其帶回老家放生。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