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加工豆漿時要除去豆腐渣,然后經酶處理,吹入蒸汽和微生物處理脫臭。這種傳統的生產方法不能完全除去豆腹味和苦澀味,口感也不夠理想。本制作方法不必除去豆腐渣,即把整粒大豆全部加工成豆漿,故稱作全粒豆漿。此法沒有豆腥味和苦澀味,很受食者歡迎。
制作方法 1.酸液浸漬:首先將生大豆放入加熱到80℃以上的酸性溶液中,加熱20~40分鐘,抑制大豆中的指肪氧化酶的活性直到失去活性。酸性液為有機酸或無機酸。當pH值為3~6時,可以充分地抑制酶的活性。 2.堿熱處理:酸溶液處理后添加堿金屬鹽,將pH調整到7~8,繼續加熱40~80分鐘,促進大豆軟化,增加溶解性。使用的堿金屬鹽包括碳酸氫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碳酸鹽等。
3.磨漿:大豆經上述高溫浸漬和加熱后,加水磨碎得到粗豆漿,然后把粗豆漿放在70~80℃的溫液中用100~300千克/厘米2的壓力使其蛋白質、脂肪均勻分散,得到細膩的全粒豆漿。如果需要脫皮,可在加熱過程中或加熱結束后進行脫皮。
實例1 將300克生大豆放入液溫為85℃、pH為3的乳酸溶液中,加熱40分鐘,然后再把大豆放入液溫為85℃的0.2%碳酸氫鈉溶液中加熱40分鐘,使大豆膨脹,使重量達到原大豆重量的2.2倍。接著加入,把整個重量調整成2640克,磨碎后用250千克/厘米2壓力使其蛋白質和脂肪均勻分散,得到固體成分為10%的全粒豆漿。豆漿的pH為6.4。無苦澀味和喜腥味。
實例2 將300克生大豆放入液溫為90℃,pH為6的檸檬酸溶液中,加熱30分鐘,然后把大豆移入液溫為90℃的0.2%的碳酸氫鈉溶液中,加熱1小時,加熱結束后,大豆重量變為原重量的2.2倍,然后用實例1相同的方法處理,得到固體成分為10%的全粒豆乳。此時豆漿的pH值為6.8,無豆腥味和若澀味。
|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