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湯原料:
清水25000克,老母雞2000克,棒子骨5000克,B甘草35克,香葉10克,桂皮20克,陳皮10克,沙姜片10克,大料5克,花椒5克,白胡椒15克。C.冰糖200 克,精鹽1000克,味達蕾牌味精25克,花雕酒500克,白醬油50克,瑤柱10克 味達蕾69 3g-10g/kg(以成品計算) 美久亭A 3g/kg(以成品計算)
制作:
制作:
1)老母雞,棒子骨一同放入冷水鍋中,燒開撇去浮末。撈出放入不銹鋼桶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煮3個小時,撈出原料,留湯汁。
2)將B料用紗布包好,放進干凈水盆中洗干凈,燒開鍋以后,把C料加入煮開鍋即成。
特色 運用秘制工藝,最大限度發揮神奇和骨香,湯香撲鼻,入口清香,回味甘甜。
醬料的配方及做法
配方:
郫縣豆瓣100克,花生醬100克,甜 面醬200克,蠔油1勺,胡椒粉、冰糖少許,姜末、蒜末、蔥末,30克干紅辣椒剁碎,植物油,香醋。
制法:
把豆瓣剁成蓉,與花生醬、甜面醬、蠔油、胡椒粉、冰糖、香醋一起裝入盆中,攪拌均勻成混合料。燒熱鍋,倒油,油要多,油熱后,先下姜末、蒜末、蔥末、辣椒末炒香,再將混合料倒入鍋中,然后小火用鍋鏟慢慢推勻即可。七菊過橋米線醬料是醬香和香辣的復合型的專用過橋米線 醬料,其色澤鮮紅,略油潤有光澤,有獨特的醬脂香和辣香,香氣濃郁自然,味道辣而不爆,回味醇厚悠長。這是七菊過橋米線的一大特色,一般米線店是沒有的
麻油做法配方
主料:
花生油500克,花椒175克。鍋上火,下入花生油500克,燒至八成熱,下入花椒175克,炸至黑色,將油潷入調料罐即成。
特色:
油色淡黃,麻香清爽。麻而不澀、淡淡相宜、底味十足(麻有時并不是越麻越好哦,比例相宜才能洽到好處,才是過橋米線配方的最佳表述)。自制秘方麻油在成本上也占絕對的優勢。
花椒油附方:
1.調料 花椒25克,蔥25克,姜片25克,花生油100克,香油50克。油潑辣子 材料 干辣椒20個,鹽1/4小匙,水10ML,八角5個,花椒1小匙,桂枝4小段,肉蔻少許,香葉1小棵 做法1.浸泡香料,準備辣椒。碗中盛水,所有香料倒入水中浸泡30分鐘待用。干紅辣椒洗干凈晾干,剪開,去除發霉的地方,用剪刀剪成碎。
2.熬香味油。鍋中入多點油,多少沒有關系(油多料少的話,就多熬制些時間;相反,則縮短時間),按照你的需求。把香料撈出,稍微瀝下水后,倒入冷油中,最小火蓋蓋慢熬約20-30分鐘。記得草果要拍裂,有利于味道滲入油中。這般 熬好的油真香,拌面拌涼菜或者做菜什么的,都非常好味。
3.油焙辣椒。鍋中入炒一個菜的油,小火,將辣椒碎放入慢炒5分鐘左右至辣椒碎變脆。此時記得戴口罩哈,尤其辣椒多的時候,很嗆人滴。
4.粉碎辣椒和香料。從油中撈出的香料和辣椒碎分別入粉碎機中攪打成末,并混合,倒入碗中,并放入鹽待用。
5.油潑辣子。鍋中重新入油,約100ML,并加入剛才熬好的香味油,燒冒煙后,離火,等油溫降至七成熱了,再把油倒入辣椒碗中,并倒入水,用勺子或筷子拌勻即可。這時你會發現好看又香氣撲鼻的油潑辣子出現在你眼前。紅艷香辣、好吃不上火,多吃不膩。
過橋米線制作
原料
1. 米線
2. 素菜 小青菜 豆芽 木耳 金針菇 平菇 千張- 葷菜 雞丸魚丸 蟹棒 桂花腸 親親腸、香腸、火 腿、牛肉、排骨、.-.
3. 鮮高湯 香辣醬料 麻油 油潑辣子 味達蕾牌雞精 咸鹽 鮮香料 香菜 香蔥
步驟
2.加鮮高湯適量 開火燒開
3.先放入葷菜,根據客人的喜歡的葷菜選擇加入
4.再放煮好的米線
5.煮2分鐘后 放入素菜。根據客人的喜歡的素菜選擇 加入
6.最后加醬料 香菜 香蔥
7.一鍋香噴噴的砂鍋米線就可以上桌了
8.為了是客人口味更加多味化。餐桌上已備好醋 麻油 油潑辣子供客人調兌。
爽口滑嫩的米線,沉浸一碗鮮美的湯汁中,再加上香辣的醬料,絕對是十足的美味
烹飪調味的三大步驟與五大訣竅
調味,是菜肴最后成熟的技術關鍵之一。只有不斷地操練和摸索,才能慢慢地掌握其規律與方法,并與火候巧妙地結合,烹制出色、香、形俱好的佳肴。下面,紅廚網就為大家總結了烹飪調味的三大步驟和五大訣竅,希望能幫到大家。
調味的三大步驟
▼
烹調過程中的調味,一般可分為三步完成:
第一步:加熱前調味
加熱前的調味又叫基礎調味,目的是使原料在烹制之前就具有一個基本的味道,同時減除某些原料的腥膻氣味。
雞、鴨、魚、肉類菜肴基本都要做加熱前的調味,最關鍵就在于去除腥臊味;青筍、黃瓜等配料,也常先用鹽腌除水,確定其基本味。
而一些不能在加熱中啟蓋和調味的蒸、燉制菜肴,更是要在上籠入鍋前調好味,如蒸雞、蒸肉、蒸魚、燉(隔水)鴨、罐燜肉、壇子肉等,它們的調味方法一般是:將對好的湯汁或攪拌好的作料,同蒸制原料一起放入器皿中,以便于加熱過程中入味,至于粵式清蒸魚用白酒預先去除腥味的過程,也屬于調味。
第二步:加熱中調味
加熱中的調味,也叫做正式調味或定型調味。菜肴的口味正是由這一步來定型,所以是決定性調味階段。
當原料下鍋以后,在適宜的時機按照菜肴的烹調要求和食者的口味,加入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香或鮮的調味品。
有些旺火急成的菜,須得事先把所需的調味品放在碗中調好,這叫作“預備調味”,也稱為“對汁”,以便烹調時及時加入,不誤火候。
第三步:加熱后調味
加熱后的調味又叫做輔助調味、可增加菜肴的特定滋味。有些菜肴,雖然在第一、二階段中都進行了調味,但在色、香、味方面仍未達到應有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加熱后最后定味。
例如,煎炸的菜肴往往撒以椒鹽或辣醬油等,涮品(涮羊肉等)還要蘸上很多的調味小料,蒸菜也有的要在上桌前另燒調汁,燴的烏魚蛋則在出勺時往湯中放些醋,烤的鴨需澆上甜面醬,熗、拌的涼菜,也需澆以對好的三合油、姜醋汁、芥末糊等等,這些都是加熱后的調味,對增加菜肴的特定風味必不可少。
調味的五大訣竅
▼
調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烹飪中調味方法可以總結為五點:
1、因料調味: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調味方式
新鮮的雞、魚、蝦和蔬菜等,其本身具有特殊鮮味,調味不應過量,以免掩蓋天然的鮮美滋味。
腥膻氣味較重的原料,如不鮮的魚、蝦、牛羊肉及內臟類,調味時應酌量多加些去腥解膩的調味品,諸如料酒、醋、糖、蔥、姜、蒜等,以便減惡味增鮮味。
本身無特定味道的原料,如海參、魚翅等,除必須加入鮮湯外,還應當按照菜肴的具體要求施以相應的調味品。
2、因菜調味:調味的配比要根據菜肴而定
每種菜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這種口味是通過不同的烹調方法最后確定的。
因此,投放調味品的種類和數量皆不可亂來。特別是對于多味菜看,必須分清味的主次,才能恰到好處地使用主、輔調料。
有的菜以酸甜為主,有的以鮮香為主,還有的菜上口甜收口咸,或上口咸收口甜等,這種一菜數味、變化多端的奧妙,皆在于調味技巧。
3、因時調味:調味也有“不時不食”的規律
人們的口味往往隨季節變化而有所差異,這也與機體代謝狀況有關。例如在冬季,由于氣候寒冷,因而喜用濃厚肥美的菜肴;炎熱的夏季則嗜好清淡爽口的食物。
4、因人調味:客人口味,至關重要
烹調時,在保持地方菜肴風味特點的前提下,還要注意就餐者的不同口味,做到因人制菜。所謂“食無定味,適口者珍”,就是因人制菜的恰當概括。
5、調料質量:優質調料,錦上添花
原料好而調料不佳或調料投放不當,都將影響菜肴風味。優質調料還有一個含義,就是烹制什么地方的菜肴,應當用該地的著名調料,這樣才能使菜肴風味足俱。
比如川菜中的水煮肉,其中要用四川陴縣的豆瓣醬和漢原的花椒,川菜中用的鹽和味精也是其特有的,這樣做出來的味道就非常正宗。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