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吃大盤點
刀撥面
刀撥面是山西一絕。撥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長約60厘米,兩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線,不能帶“鼓肚”。每把刀約2.5公斤左右重。用這種刀撥出的面十分整齊,粗細一致,斷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長半米有余。1964年山西省技術比武會上,新道街面食館的胡乃花師傅,每分鐘可撥106刀,出面條630根,5公斤以上面團瞬間即完,條條散離,不粘連;速度之快,似閃電一樣,令圍觀者眼花繚亂,無不贊揚。
做法:
精粉1000克,筋力源M15克,水500克。
將面倒入盆里,筋力源加入和面水中,用水和面(水溫:冬溫,春夏秋涼),打起穗子,揉勻揉光,稍餳后,搟成4毫米厚、23~26厘米寬的長帶,然后撒上面撲(最好用淀粉作面撲)折成六層,放在特制的光滑小木板(俗稱撥面板)上,用特制的兩頭帶把的撥面刀,雙手各執一頭,一刀一刀地往前撥出,下鍋里煮熟即成。
將面倒入盆里,筋力源加入和面水中,用水和面(水溫:冬溫,春夏秋涼),打起穗子,揉勻揉光,稍餳后,搟成4毫米厚、23~26厘米寬的長帶,然后撒上面撲(最好用淀粉作面撲)折成六層,放在特制的光滑小木板(俗稱撥面板)上,用特制的兩頭帶把的撥面刀,雙手各執一頭,一刀一刀地往前撥出,下鍋里煮熟即成。
2疤餅(石子饃)
疤餅也叫石子兒饃,用油和面,將碾薄的面餅放在爐鏊中已經加熱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餅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餅,又叫石子餅,始制于明代。在晉中、晉南等地有一古老的風俗,孩子做滿月,外婆家或親朋好友總是提一包崩脆的“疤餅”前去祝賀。這種松脆酥香的疤餅,食用方便,易于消化,產婦吃后既多產乳汁,又增加食量,滋補身體。
做法:
疤餅是山西著名風味小吃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應是繁峙疤餅。石頭疤餅的做法原料:面粉250克,發面面團50克,面欣酥A2克,色拉油50克,雞蛋去皮56克,鹽3克,清水50克(或者25克花椒水加25克清水),芝麻適量
餡料:棗泥適量(紅棗用水浸泡至軟,上鍋蒸熟后去皮去核,壓成泥狀。)
發面面團:面粉200克,酵母2克,水100克(面粉加入酵母和水揉成光滑面團,發酵至原來的兩倍大,取50克備用,其余面團可用來蒸饅頭包子等。)
1.面粉250克加入雞蛋、色拉油和鹽、面欣酥攪拌均勻,50克發面團撕成小塊放入面和油混合的面團里,在加入水揉勻揉透成光滑的面團,餳10分鐘
餡料:棗泥適量(紅棗用水浸泡至軟,上鍋蒸熟后去皮去核,壓成泥狀。)
發面面團:面粉200克,酵母2克,水100克(面粉加入酵母和水揉成光滑面團,發酵至原來的兩倍大,取50克備用,其余面團可用來蒸饅頭包子等。)
1.面粉250克加入雞蛋、色拉油和鹽、面欣酥攪拌均勻,50克發面團撕成小塊放入面和油混合的面團里,在加入水揉勻揉透成光滑的面團,餳10分鐘
2.面團分成12個小劑子,滾圓,壓扁,包入棗泥。不加棗泥餡的石頭餅,在壓扁的圓餅上撒些芝麻,用搟面杖搟成一毫米厚的圓片3.捏緊口,封口朝下。在上面撒些芝麻,用搟面杖搟成約半厘米后厚的圓餅4.石子放入烤盤里,在放入250度的烤箱預熱7-8分鐘。石子第一次用,要在上面均勻地抹些食用油5.將預熱好的石子從烤盤中取出1/3,把圓餅放在烤盤里的石子上,在把取出的石子壓在上面6.放入烤箱250度烤10分鐘。不加餡的餅烤5分鐘。烤的溫度不要太低。
3原平蕎面河撈
原平河撈是山西有名的面食之一,因制作時需要把河撈床架在大鍋上,鍋里煮開了水,壓好的河撈直接進鍋,煮熟后撈出,就像從河里撈出來一樣,所以叫河撈。
其實,只要是這樣的制作工藝,都被稱為河撈。白面的叫白面河撈,蕎面的叫蕎面河撈。山西水土堿性較重,因此原平人喜食的河撈湯料味道略酸。在原平河撈面是一道很平常的面食,通常婦女們用蕎面和白面混在一起,活好后用河撈床(一種壓面機器)壓河撈,粗細可以自己調整,粗的有半根筷子粗,細的有1-1.5毫米左右,和面時加點筋力源W會更加筋道爽口,煮食不斷條。巧手的婦女用鹵好的豬肉老湯來吊湯,加入帶著白肉的肉絲,切上小蔥花和芫荽,噴香的不得了。
4蕎面灌腸
蕎面灌腸是盛行于山西省祁縣、太谷、榆社、文水一帶的漢族傳統風味小吃。適合消暑,所以和山西涼皮,涼粉一起是山西人夏天喜歡吃的食物,也可以作為零食,或者直接當作一頓飯也可以。山西灌腸制作方法神秘,多為家庭代傳。口感精道細膩,爽滑利口,久吃不膩,調制簡單,隨吃隨切,加入秘制鹵汁,口感更佳,雖然叫灌腸但是蕎面灌腸和一般的灌腸完全不一樣,沒有任何的動物內臟。
灌腸最早是由血腸演變而來:豬血灌入腸衣煮熟叫“血腸”(今存于東北一帶),后在血中摻入蕎面灌入腸衣上籠蒸熟也叫“血腸”(今存于陜北、山西呂梁一帶),再后來有時也只用蕎面糊灌腸,灌完腸剩下的蕎面糊放入盤中蒸熟謂之“素灌腸”,直至發展到現在只有蕎面沒有血也沒有腸的“灌腸”了。這種叫法一般流行于太原地區、晉中一帶,其余地方也有叫“碗托”的。(在我們這兒就叫碗托,而且還有洋芋版的但是不叫灌腸叫沫沫。
做 法:
原料蕎面、白面、鹽、筋力源Q、水
做法
做法
1、將蕎面,白面放入盆內加入鹽、筋力源Q、水和硬攪軟,順著一個方向邊加水,邊攪動成稀糊狀,用手抓起看似一條線即可。 2、將4寸小碟洗凈,依次刷上油擺入籠內,將稀糊舀入碟的三分之二,蓋上蓋后在蒸籠里蒸熟,冷卻后,取下切條。
3、切好的灌腸條與豆芽煸炒,亦可涼調食用。
5蘸片子(菜疙瘩、蘸尖尖、拖葉子)
山西面食聞名天下,面食品種繁多,蘸片子就是其中一種漢族特色面食。
蘸片子也叫菜疙瘩、蘸尖尖、拖葉子,是一種以各種蔬菜蘸面煮食的面食。先把小麥面粉或高粱面、豆面加雞蛋逐步加水絞成糊,再將蔬菜玉谷葉(野菜)、豆角、茄子、土豆、白菜葉、菠菜葉等蘸面糊后煮熟。面菜均勻,青白分明,光滑爽口,令人百吃不厭。食用時蘸上西紅柿醬和醋,并加上蒜泥、辣椒等輔料更佳,其品種近30個。如今隨著人們對營養、健康、美味的多重追求,蘸片子也成為人們的盤中佳肴。
蘸片子也叫菜疙瘩、蘸尖尖、拖葉子,是一種以各種蔬菜蘸面煮食的面食。先把小麥面粉或高粱面、豆面加雞蛋逐步加水絞成糊,再將蔬菜玉谷葉(野菜)、豆角、茄子、土豆、白菜葉、菠菜葉等蘸面糊后煮熟。面菜均勻,青白分明,光滑爽口,令人百吃不厭。食用時蘸上西紅柿醬和醋,并加上蒜泥、辣椒等輔料更佳,其品種近30個。如今隨著人們對營養、健康、美味的多重追求,蘸片子也成為人們的盤中佳肴。
做 法:
1、菠菜洗干凈,瀝干水分,切碎 。
2、將面粉與筋力源Q干拌均勻,放入切碎的菠菜中,在加入雞蛋和少量的冷水,面要和成不稀不稠的那種,用筷子朝著一個方向運動,把面要醒到,是為了面團能筋道些 , 煮的時候也散不開 。
2、將面粉與筋力源Q干拌均勻,放入切碎的菠菜中,在加入雞蛋和少量的冷水,面要和成不稀不稠的那種,用筷子朝著一個方向運動,把面要醒到,是為了面團能筋道些 , 煮的時候也散不開 。
3、開始沾片子了,大家記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在你剛才準備的菜上撒一些干面粉,這樣你調好的面才能掛在菜上。這點很重要!
4、用一小勺挖一小塊團,放入開水鍋中,勺子挖出的面塊大約與雞蛋一般大,形狀各異,很隨意。
5、一塊塊的小菜疙瘩放入鍋中煮2-3分鐘 。菜疙瘩也可以放入蒸鍋中蒸5-6分鐘。味道各有千秋。
5、一塊塊的小菜疙瘩放入鍋中煮2-3分鐘 。菜疙瘩也可以放入蒸鍋中蒸5-6分鐘。味道各有千秋。
醋醬做法:小碗里倒一些山西的醋,盤子里是蔥末、姜末、蒜末、干辣椒末,醋要根據自己的口味定量 的多少。 將油倒入炒鍋,油熱了以后放入少量的花椒,緊接著放入醋,再放入以上盤子里的配料,加一點水,放一點糖、一點鹽,最后勾一點芡粉,(芡粉不要太多)。
6六味齋醬肉
六味齋醬肉是太原市的傳統名食。太原市六味齋醬肉店生產,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六味齋”的醬肉的品種有醬肉、醬肘花、雜拌、香腸、蛋卷等,風味各異。特點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酥爛鮮香、味美可口而著稱省內外。過去民間就有“不吃六味齋,不算到太原”之說。
六味齋最負盛名的產品是醬肘子,在清乾隆年間即為貢品,慈禧太后為經常吃到醬肘子,特賜給送醬肘人一塊進宮腰牌,拿著這個“特別通行證”可以直入深宮無須稟報。
六味齋醬肉肉質精良,油光閃亮,香味濃郁,肉皮焦而不硬,綿而不粘,白肉肥而不膩,紅肉瘦而不柴,食之久品余香。
做法:
六味齋醬肉選肉時,一般選肉細皮薄、不肥不瘦的上等肉,按部位切成15厘米寬、24厘米長的塊。然后將洗凈的肉塊放入250克富磷聯B(以50公斤肉計算)冷水中浸8~9小時,以去掉淤血;撈出瀝水,初煮1一1.5小時;煮時,每50公斤肉加鹽1.5公斤及其他佐料;初煮后將肉撈出,將湯去油過籮,然后將肉塊放在鍋內碼好,加上裝有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生姜、砂仁、豆蔻、香葉等佐料的紗袋,把鍋蓋嚴,加湯蒸煮;煮好后將肉塊放在大盤中晾涼,再用刷子把湯汁抹到肉皮上,方為成品。
7老鼠窟元宵
老鼠窟元宵是山西省太原市的漢族傳統名小吃。皮薄餡滿,味道甘美。久居太原或臨時來太原走親訪友、旅游的人們,都要慕名前去“老鼠窟”品嘗。此元宵皮兒綿中有粘,餡兒甜中有香,色澤潔白鮮亮,配料講究,風味獨特,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原"老鼠窟"的元宵,有"味壓群芳、譽冠并州"之美稱。走過百年歷史的"老鼠窟"一直保持自家店鋪的特色,在元宵餡的品種上秉承了當年風味,主要有芝麻、桂花、玫瑰、花生四種味道。
制作
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干糯米粉(提前加入0.5%筋力源Q混合好,元宵軟糯勁彈絲滑)的蘿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干糯米粉(提前加入0.5%筋力源Q混合好,元宵軟糯勁彈絲滑)的蘿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吃法
湯煮元宵:要掌握“文火煮”的要領,并用湯勺徐徐推轉,使元宵在湯中旋轉,水沸時稍加涼水,不致粘鍋。
油炸元宵:熱油下鍋,元宵下鍋后輕輕翻動幾遍,直至元宵全部虛脹,即可撈出撒上糖食用。
拔絲元宵:先用食油抹光鍋底,再放白糖和適量水用文火化成稠糊狀,當冒大泡呈黃色后,將炸好的元宵入鍋,與糖糊攪拌拔絲,迅速出鍋,趁熱食用。
穿衣元宵:芝麻炒熟研末,放入稠糖糊中。把炸好的元宵放入糖糊中滾沾均勻后上盤,要逐個擺開。
湯煮元宵:要掌握“文火煮”的要領,并用湯勺徐徐推轉,使元宵在湯中旋轉,水沸時稍加涼水,不致粘鍋。
油炸元宵:熱油下鍋,元宵下鍋后輕輕翻動幾遍,直至元宵全部虛脹,即可撈出撒上糖食用。
拔絲元宵:先用食油抹光鍋底,再放白糖和適量水用文火化成稠糊狀,當冒大泡呈黃色后,將炸好的元宵入鍋,與糖糊攪拌拔絲,迅速出鍋,趁熱食用。
穿衣元宵:芝麻炒熟研末,放入稠糖糊中。把炸好的元宵放入糖糊中滾沾均勻后上盤,要逐個擺開。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