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機、速凍包子等技術,越想兼得越兼而不得,真正的得在舍之后
一、緣起: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李記前兩天在公眾號的后臺回復了一位網友的提問,回復之后有些感觸,今天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這位朋友問李記:青菜餡類的速凍生坯包子蒸熟后如何保持住菜的綠色。
李記回復:青菜提前進行飛水處理,飛水時可以適當加入堿。
這位朋友回復:可不可以不飛水,因為飛水會損失青菜的口感,有沒有即能保持口感,又能夠在速凍過程中不讓菜餡變黃的方法。
李記回復:沒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李記回復后,這位朋友也沒有再回復,不知道是明白了,還是因為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不再說話了。
蔬菜細胞的表面有一層細胞壁,它沒有彈性。當菜類餡料在速凍時,細胞壁會被凍破。細胞壁凍破后,蔬菜中的氧化酶會流出,氧化酶會促使蔬菜本身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蔬菜變黃。這是速凍生坯包子菜餡在速凍過程中變黃的原理。
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是在速凍前破壞蔬菜的細胞壁,提前讓氧化酶失活。做法就是將蔬菜拌餡前進行飛水處理,飛水時要注意,不能時間過長。如果飛水時間過長的話,蔬菜中的葉綠素會變成脫鎂葉綠素,脫鎂葉綠素是黃色的,所以飛水時間過長也會使蔬菜變黃。為什么要放堿呢?因為在堿性環境下,會抑制葉綠素會變成脫鎂葉綠素,會使這個過程變慢,所以當控制不好飛水時間的時候,放堿可以提高容錯率。
所以,要想使菜餡在速凍時保住綠色,就要對青菜進行飛水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多多少少要損失些口感,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這段話,李記本來是想等這位朋友回復之后,再回復過去的,結果這位朋友沒有給李記這個機會。
在等待回復這位朋友的過程中,李記在想,為什么這位朋友會有兼得魚和熊掌的想法呢?這位朋友的問題及問題背后的想法絕不是個例,李記每天回復公眾號后臺的問題中,幾乎都能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包子如何才能做到又松軟,氣孔又大,湯汁又多呢?包子機是不是所有的餡都可以做?機器包子如何做才能和手工包子的口感一樣?能不能用酵母的方法做出老面的效果呢?
為什么我們總是在說舍得,卻總是想著兼得呢?李記覺得,不論是學習技術、還是開店做市場,越想兼得,越兼而不得。真正的得,只有在舍之后。
?
二、包子機:舍得精神的典型
如何才能“得”?首先要放下些什么。
在李記看來,包子機是舍得精神的典型。當你既想用包子機做所有的餡,又想用包子機小批量生產替代人工的時候,根據李記的經驗,包子機什么也給不了你,你什么也得不到,甚至有時候比用人工包還麻煩,你會認為商家忽悠了你,你會覺得包子機就是一堆廢鐵,賠了夫人又折兵。當你放下一些不切實際的需求的時候,當你真正認清包子機的優勢,當你了解了包子機帶給你的新思路的時候,了解它,走進它,使用它,精通它的以后,你會發現,包子機帶給你的價值遠比那幾萬塊錢要多的多。
當然了,包子機的市場競爭是白熱化的,廠家們錙銖必較,為爭寸土之地難免會頭破血流,這時,做出一些夸大的宣傳,給出一些不能實現的承諾,往往是無奈之舉。
但作為購買者,使用者,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當你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必將失去些什么。所以,當你想得到一樣東西之前,要先弄清楚損失的是什么,并且想清楚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損失。當你“舍”不下一些東西的時候,你就不可能“得”到另一些東西。越想兼得,越兼而不得。真正的得,只有在舍之后。
?
三、開店:“舍”是為了更好的“活”
開店也是同理,李記從做生意的那天起,就給自己定了兩條規矩。一個是,到什么時候也不打價格戰;另一個是,專注一件事,一個產品,做精。
李記從開店、搞批發、到培訓,都是圍繞著包子。李記做生意的心得是,先不要想著如何搞加盟,如何找大客戶,不要總想著掙快錢,不要什么錢都想掙,先將產品做精,做好,保證品質。先把內功練好,先想著如何才能有別人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在自己的市場上形成了核心競爭力,才能更好的持續下去,才能更好開展接下來的活動,在此之前所有的長期堅持、臥薪嘗膽都是值得的,在此之前,所以的舍也都是值得的。
四、技術:不得不“舍”,不“舍”不“得”
最后,李記想說說技術。
如果說使用設備和開店,都需要我們主觀“舍”些什么才能“得”的話,那技術有的時候,就需要我們不得不“舍”。
為什么這么說呢?正如李記第一段中講到的,當想要保住速凍生坯包子內部素餡顏色的時候,就必須要蔬菜的氧化酶提前失活,就必須要對蔬菜進行飛水處理,這是必須的步驟,當飛水處理的時候,肯定會影響到口感。
再比如,肉包湯汁的問題。當我們把包子做的非常松軟的時候,當包子內部的氣孔相對較大的時候,是很難長時間保留住肉包的湯汁的。要想保留住湯汁,面皮的氣孔必要小,且細。
再比如,機器包子和手工包子的口感問題。簡單來說,面的口感,很大程度取決于和面時的加水量。我們手工做包子,和面的加水基本在50%左右,有的朋友做包子,和面加水量甚至在55%左右,李記前兩天教了個想在加拿大開店的學員,這位朋友從加拿大帶來的面粉,和面加水量能到60%(這里邊的核心原因是面粉蛋白質質量,李記后面會有一篇技術文章,單獨跟大家聊聊這個問題)。而用機器做包子,和面的加水也就在45%左右,有的機器,對面團的硬度要求更高,和面的加水量也就40%左右。從加水量就很明顯的看出區別,即使醒發濕度等等工藝環節再進行控制,兩者的口感也很難一樣。但是要說到是機器包子好吃,還是手工包子好吃,李記覺得,各有特色,就看從什么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了。
從上面三個問題,大家可以看出,技術大多數時候,是不得不“舍”的,不“舍”就不會“得”,我們想要實現某個功能,就必須放棄某些東西,由不得你選擇。
那既然不得不“舍”,那為什么還有很多朋友有兼得的想法呢?李記覺得,是因為很多朋友,不具備基礎知識,不了解相關理論,自己對技術的理解和技術本身有較大偏差造成的。換句話說,是由于想要的太多,知道的卻太少造成的。
?
五、編后:真正的“得”,在“舍”之后
不論是主觀的“舍”,還是客觀的“舍”。李記做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有“舍”的意識,不要什么事情總想著兼得,很多事情,越想兼得,越兼而不得。真正的“得”,只有在“舍”之后。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